心理导读:情绪是我们每个人性情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它就像我们性格的孩子一样,对待它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,关心、照顾它。
百度百科对情绪的定义是: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,是多种感觉、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。但今天我们不谈情绪的定义和原理,只谈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。我们的工作效率受情绪的影响很明显:情绪高涨时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,表现出对工作的热爱;而情绪低落时我们毫无积极性,反而视工作为一种负担。有人会问,能否使我的情绪始终处于高涨而摆脱低落呢?我会说“那是妄想”。别急,即便是这样,我也会告诉你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情绪低落所造成的影响。首先对几个日常生活中“情绪悖论”进行驳斥,再解释我的“情绪父母论”。
悖论一:“一定有某个工作是最令我满意的”。
你可能认为当前的工作或生活环境不是你最满意的,所以你不断的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,不断的为升职、加薪而努力,想着物质的不断丰富会增加你对生活的满意度,进而使你的情绪更加积极向上。但事实上,矛盾是普遍存在的,它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,并且随着你的社会价值的提升,所遇到的困难也是愈发艰难的。回顾你走过的几十年,你的社会价值提升了,物质基础厚实了,但你对生活的满意度随之提升了吗?你日常的情绪波动就不大了吗?所以不要妄想未来会给你幸福,未来会安抚你的情绪。你的幸福只有靠你自己内心去发掘,你的情绪只有靠你自己去抚平,而且就在当下。
悖论二:“做情绪的主人,个人能主宰情绪”。
我们人类最大的优点就是自信,而最大的缺点也是自信。“人定胜天”,我们征服了自然。随之,我们将征服的矛头指向了自己,坚信人有100%的自控力。除了能控制生理,还有情绪。我们不断的向低落的情绪“开战”,用自认为坚强的意志力去建立起高涨情绪的“框架”。然而这种“框架”是短暂而脆弱的,它不仅耗尽了你有限的心智能量,而且这种高涨情绪“框架”的假象也只是作为一种“心智补偿”,出现在你脑海中。你是否体验过,当你在情绪低落时处理一项棘手的工作,你的意志力告诉你“坚持就是胜利”,于是你消耗了大量的心智能量去低效的完成,结果往往差强人意。同时,你与消极的情绪对抗的越激烈,你的心智能量消耗的也就越多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情绪低落者每次都注定是“事倍功半”。
悖论三:“遇到低落情绪时,转移注意力。”
很多心理学家给情绪低落者的建议是:转移注意力,放下此时你的工作,转而去做你喜欢的事情。我不否认,的确有少数人能够完全“放下”,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他事情当中进而改变情绪。但我们毕竟是众人,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:情绪低落的你,放下了当前棘手的工作,去做你喜欢做的事,但总是提不起兴致,低落的情绪还是萦绕心头?不要忘了,量变引起质变!情绪是一条河,在“低落情绪”的浊流一滴一滴流出你身体之前,你是无法摆脱低落境况本质的。因此,下一次情绪低落时,不要再自欺欺人,转移注意力会使你的感觉更糟糕。
驳斥这么多悖论,那我们面对情绪是否就束手无措了呢?当然不是!下面从我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出发,提出并阐释“情绪父母论”,作为我们应对情绪低落的举措。
“我们对待自己的情绪,就应该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。”将这两个“风马牛不相及”的概念抛出,不是哗众取宠,看完下面的解释你就会明白。
学教育心理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,接受成功教育的子女身后必然有懂教育的父母。父母如何对待子女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女日后的发展。真正“养儿防老”的前提,是使子女在孩提时代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。如果孩子小时候很调皮,犯错误,让父母不顺心,该怎么办?
有的父母对其施以家暴。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会很叛逆,后果就是,孩子越叛逆,父母越严厉,孩子越叛逆,父母越严厉……不但孩子没教育成功,父母也心力憔悴。同样,想想遇到坏情绪时,你是否用你高高在上的意志力对它保持了一个高压态势,好像意志力能够解决一切?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,已经令大多数人焦头烂额了吧!
有的父母对其视而不见。这样的父母认为顽皮和淘气只是孩子在特定时期的特殊表现,时间会治愈一切。于是他们任孩子自由发展,对其不管不问。后果就是孩子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,大多数误入歧途,为父母日后的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隐患。同样,想想遇到坏情绪时,你是否也对它视而不见,与此同时再做其他事情也心不在焉,效率低下?下一次遇到相同的境况仍然束手无措。
这个时候你会很疑惑,对待孩子严管也不是,不管也不是,到底应该怎么办?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正确的教育观。
顽皮和淘气是孩子的天性,同时也是孩子培养未来创造力的重要前提。真不知道一个天生就很“社会化”的孩子未来会有多大的潜力。但这种“顽皮和淘气”却是一把双刃剑,需要我们慎重对待。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基本假设前提:每一个孩子的“顽皮和淘气”都是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:“顽皮和淘气”是对孩子在被教育得“乖巧和听话”过程中的缓冲和调和。
因此父母需从这个前提出发,对待子女。面对子女的顽皮和淘气,第一,以一颗包容的心,将其视为教育子女过程的一部分;第二,用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,并记录孩子的行为规律,进行换位思考,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出发点,看看有哪些“异常行为”,进而将其归类;第三,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之上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看看哪些“异常行为”属于孩子的天性,哪些偏离了“正常孩童行为”。对于前者,我们要顺其自然;对于后者,我们则要对症下药:将中国教育中“家长式”的权威,融合西方教育中“朋友式”的友善,双管齐下。但最重要的,还是要从一颗“爱心”出发。
那什么才是正确的情绪观呢?
别急,看下面文字的同时用心回想你的经历。如果你感觉今天的情绪很糟糕,那么首先要学会接受它。坏情绪也是情绪,也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。我们如果爱自己,就应该爱自己的情绪,包括坏情绪。如果一个人保持高涨的情绪工作许久,即便他/她主观不觉得累,但机体持续高强度工作最终会在某一时刻出现破坏性的中止。此时坏情绪就像“调节剂”,告诉此刻的你正处于超负荷运转,需要休息了。
接下来的三个步骤教你从容处理坏情绪:
第一,对坏情绪的到来持一个包容和欢迎的态度;
第二,记录每次坏情绪到来的时间和特定处境,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。
第三,进行原因归类,看看哪些是由特定事件引起的,哪些是自然而然产生的。
对于前者,我们要找到事件的根源,也就是症结所在,先处理症结,再进行工作。对于后者,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,此刻的你是否长期工作了很久而没有休息,如果是,我建议你立刻小睡20分钟,以此来缓解疲劳;如果不是,那就放下眼前的工作,去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。从始至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,对待情绪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。
也许你还没有当过父母,但至少你是从孩提时期长大。回想你的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施予的爱和鼓励,你从中也应该从中受到些启发。
情绪是我们每个人性情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它就像我们性格的孩子一样,对待它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,关心、照顾它。王子在这里共享几个好方法:每天5分钟,心情变轻松!
编者按:生活的压职场压力,莫名的坏情绪、负面的想法,都是我们是过往所有经验的总和,一些生命事件残留的影响都在身体层和情绪体留下伤痕与烙印,长期的身心压力、一些或许遗忘了的意外、伤害或童年创伤。在某个无法理解的潜意识层面,有些身体与心理的症状隐约、持续地在干扰与作祟着,让我们无法尽情享受生命,感受到自己的安好。
最后我想强调的是,婚姻成长的“离”、“合”、“一”这三个主要的心理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在每个阶段中为这些任务所做的努力,都是在为下一阶段更深的“离”“合”“一”奠定基础。